健康济语丨“胸痛”的罪魁祸首竟是“它”

小美最近很苦恼,总是感觉自己胸痛,有时候半夜了会感觉胸骨后火辣辣的疼痛,吓得小美觉得自己得了心脏病,甚至半夜去看急诊。但是,到了医院做心电图、抽血,医生都说她心脏没问题。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工作。最近工作注意力没法集中,效率急剧下降,甚至被上级批评。有时候想出去旅游,但担心途中会症状发作,最后多次计划夭折。家人也不理解她,都感觉她是自己过度紧张导致,甚至说她“作”。小美很委屈,最后决定到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医生询问病史后考虑其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建议她消化科就诊。小美听到这个疾病很紧张,也有很多疑惑:

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部分患者反流物可到达咽喉部及口腔,引起食管外症状。平时我们吃好东西后也可能会发生反流,但这种反流一般持续时间短、夜间少见,不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属于正常现象,我们称为生理性反流。如果反流持续的时间较长、频繁发生反流,就会对食管黏膜造成伤害,从而引发胃食管反流病。打个比方,手很快掠过火焰不会造成伤害,但长时间地放在火焰上就会灼伤手,这是同样的道理。


(相关资料图)

2.胃食管反流病会有哪些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反酸、烧心。但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症状,比如胸痛、口苦、上腹部不适、嗳气、腹胀、咽部异物感、龋齿、难治性咳嗽,甚至肺炎,这些都可能是由于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反复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还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3.如果考虑胃食管反流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1)胃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是指反复反流导致食管粘膜破损。一般我们把反流性食管炎分为a、b、c、d四级,a级最轻,d级最重。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患者,胃镜下没有发现食管炎,但医生还是说他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胃食管反流病除了反流性食管炎这一种类型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叫做“内镜下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顾名思义,这部分患者胃镜检查并没有食管炎的表现,那怎么确定呢?就要用到第二个诊断工具-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

2)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该手段是目前诊断是否有反流最好的定性与定量的检查方法,也是诊断内镜下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首先,该检查能够明确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其次,可明确反流物的性质是酸反流、弱酸反流还是碱反流?反流物是气体反流、液体反流还是固态反流?反流的高度如何?反流与症状的相关性如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阐明为后续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3)必要时胸部ct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或贲门失弛缓等其他疾病导致的反流。

4.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治疗办法?

1)饮食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改善治疗:(1)饮食:高蛋白低脂;少食多餐;避免烟酒、咖啡、浓茶等;(2)生活习惯:抬高床头;衣着宽松;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餐后平卧、减肥;(3)其他:慎用药物(ccb等)。

2)药物治疗:(1)抑酸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还有最新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类药物(富马酸伏诺拉生片等),以上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酸性物质反流对食管粘膜的损害;(2)粘膜保护剂:如达喜;(3)促动力药物:如胃复安、潘立酮、莫沙必利、红霉素类。

3)胃镜下微创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如果患者伴有食管裂孔疝、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问题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长期服药可能会大大增加医疗负担,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并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社区获得性肺炎、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高胃泌素血症等不良反应。曾有调查显示,高达58%的患者对长期用药不满意,大部分患者都是采用间断服药的方法,并且安全性和满意度是患者长期服药最关心的问题。可见,长期服用抑酸药并不是胃食管反流病最理想的治疗方式。此外,约40%左右的患者应用ppi治疗并不能完全控制症状。对于这两类患者,需要寻求进一步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可以在结构上重塑抗反流屏障,是减少反流、控制症状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安全性等顾虑部分患者又不愿选择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填补了其中的空白。目前内镜下微创治疗包括食管微量射频治疗、抗反流粘膜套扎术、抗反流粘膜切除术、内镜下注射、内镜下折叠术等多种手段,以上手段已被证实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可取得了较好疗效。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食管反流病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手段会越来越多,不同治疗手段的适应症及禁忌、治疗效果也略存在的差异,如何进行精准的治疗手段选择,从而根据上解决胃食管反流病,还需根据患者自身的临床症状、胃镜、24小时ph-阻抗监测等多项结果综合评判。

4)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伴有较大的裂孔疝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如狭窄、梗阻、嵌顿等问题患者,必要时需外科手术治疗如胃底折叠术、roux-en-y改道等等。

小美通过胃镜及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检查,最后明确她得的是“胃食管反流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联合药物治疗3个月后她的症状完全缓解,工作及生活上又迎来新的春天,又可以美美的去工作、去游玩了。

作者名片: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

孙会会

擅长消化道疾病诊疗及内镜微创手术。包括功能性胃肠病及便秘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粘膜下肿瘤微创切除术;胶囊内镜检查及诊断;痔疮内镜下微创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射频消融术;消化道中晚期肿瘤光动力治疗;消化道肿瘤梗阻支架置入术/消化道狭窄扩张术等。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专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系专科分会第十一届消化动力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小肠病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道静脉曲张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入选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同济医院“甘泉新星人才计划”。2021年荣获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结业奖优秀学员荣誉称号、以第三完成人获得2016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中英论文共计十余篇。

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讲师、上海市普陀区医学会消化学组秘书

姜元喜

获得上海市优秀医师、同济医院“十佳医生”等荣誉,多年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动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治等。获2016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六参与人),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4篇,主持课题3项,参编著作3部。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仓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